深蓝会计师有限公司  
 

You are in: 新闻动态

讲堂71期实录 王弼 香港 无为而治的奇迹
浏览1537次    发布时间:2010-06-1     打印本页

首先,香港是一个什么地方?有人说香港是英国人当年精心制造的。

我们香港人对《南京条约》比较明白,从小念书就知道《南京条约》,历史也讲《南京条约》。香港人结婚有一个程序是丈夫要跟老婆示爱,迎接新娘出来,丈夫就说我的钱全都都给你了,伴郎伴娘都会说,光说没有用,你签一个吧!新郎就说不可以,不可以,那是《南京条约》,不可以签。

第一任香港总督砵甸乍爵士阁下(清廷译作璞鼎查,The Rt Hon. Sir Henry Pottinger,)是一个海盗,当时他的目的是把鸦片、毒品卖进中国,赚钱,越快越好,越多越好。他们也会回到老家,不会留在香港过一生,你说这些人会不会精心设计、建造香港?!

所以,香港的建设很多不是政府的功劳。砵甸乍上任总督后,随即依据《英皇制造》成立香港政府,设立了行政局、定例局和最高法院。定例局在1844年1月11日举行首次会议,并在1844年2月26日通过首条香港法例。然而,砵甸乍任內很少举行会议,因此总督拥有很大的权力。

砵甸乍规定“香港乃不抽税之埠,准各国贸易,并尊重华人习惯。”让香港成为贸易自由港、尊重华人习惯,并不是因为他特别爱中国人,而是他不想华人妨碍他赚钱,他们赚完钱就走了。

不抽税的政策深远地影响着香港。我不知道国内的报税是怎么样的,报税在香港是挺方便的,填一张A4纸的表,很简单。1946年,香港订立单一税率,当时最高税率是16%。今天香港人要交税,最高税率是15%,但是你要交15%的税也不是容易的事,因为你的收入要在240万以上才交15%,你没有这个本事就交不了15%的税。所以,在香港缴税是身份象征,你交税交得多,说明你很有地位。一些老板就说交15%就算了,不会去避税逃税。

燕山讲堂71期实录 王弼 无为而治下的香港

香港人交税需要填写的A4纸表

香港现有工作人口340万,但缴纳薪俸税的人数只有120万,占工作人口的35%左右。此外,缴纳薪俸税最多的50万纳税人士所缴税款占薪俸税总收入的95%,10万名人士所缴的税款占薪俸税总收入的71%。利得税方面,现在全港约有 75万户登记企业,但60%的利得税额是來自缴税最多的800家企业。香港普通工作人口交税是很少的,每年可能交个人所得的5%—6%,而且我们没有其它税,没有销售税,但是抽烟要交税。

《南京条约》以来,港英政府一直做得很少很少

所谓无为,就是可有为而不为之,尽量少改动,订立简单、适合当地文化的法例。因为要管得方便,尽量可以不改变的就不改。比如英国本土用自己的刑法,香港则继续了被殖民前的习惯。

大清灭亡后100多年,香港目前实施的还是当时大清的律例。比如新界出生的香港本土人,如果是男丁的话,他们会有一片耕地,可以盖房子,没有蜗居的问题(现场笑)。 有的律例已经没有了,比如纳妾,就是讨小老婆(现场笑),1971年就废除了,所以有的人赶在1971年前就找个小老婆。

水务:英国人刚到香港做的事情其实很少。他们要保证有水的工业,这是水务局,19世纪香港人口膨胀,城市扩张,原始的水资源供应难以满足城市需要,香港第五任总督罗便臣(Sir Hercules Robinson,1859 to 1865)提出了第一个水供应议案,薄扶林蓄水池是香港的第一个蓄水池。

电力:香港的电力供应在1901年就已经有了,不过不是香港总督府建的,而是民营公司建造和经营的。

电车:香港的电车在1904年就已经有了,也是私人的,不是政府的。

煤气灯照明:中环都爹利街的石阶约建于1875年至1889年间。四座煤气路置于石阶两端的栏杆上,是本港仅存的煤气路灯,现仍由原为本港提供街道照明而开办的香港中华煤气公司经营,也是私人的。更特别的是煤气公司没有任何的价格管制,为什么?因为香港人可以不用煤气的,可以用电、石油的。

股票:早在1864年我们已经有了股票交易,1891年正式有了股票市场。这也不是香港政府推动的。

医院:香港的东华医院(Tung Wah Hospital),是在1870年奠基,1872年落成的,也是私人的,没有政府的帮助。

燕山讲堂71期实录 王弼 无为而治下的香港

捐资成立东华医院的第一批前辈

机场:启德机场(Kai Tak Airport)是回归前主要的民用机场,政府也有计划,但主要是两个广东人 ——何启和区德(Ho Kai and Au Tak)投资建设的,启德机场就是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。香港地小,填海造陆,然后把土地卖出去赚钱。何启和区德在20年代也是这个计划,但是他们亏本破产了,政府就捡了便宜,发展起启德机场,1922年落成,1936年,香港成立了第一条民用航线。

燕山讲堂71期实录 王弼 无为而治下的香港

启德机场

人口:1841年,香港岛人口仅为7450,住在沿海的村庄里;1850年代,大量内地人迁到香港来,到1865年,香港人口达到125504,1941年甚至达到160万,但由于1941年—1945年的太平洋战争,人口跑掉了100万,只剩下60万,但到1950年就达到了220万,1960年代则上升到300万。

人一多,住房的问题就出现了。

可以说《南京条约》以后,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,其实政府都是做得很少很少。

50年代的香港,自由发展

住房:我们学会为什么叫“狮子山学会”呢?因为1950年代很多大陆同胞移民来香港后没有地方住,很多就住在狮子山下。那时候香港政府并没有给他们提供什么福利,但我们觉得只要有一个空间给我发展我的事业、我可以干我的活就可以了。我觉得这个精神是香港成功的精神,所以我们的学会叫狮子山学会。

因为五六十年代人口膨胀得厉害,政府也做了点事情进行市场干预,包括建造公共房屋,在原木屋区、近工厂区附近重建,教育工作由民间主导等。比如,港英政府尝试“有为”地干预,实行租屋管制,加剧木屋区的形成,不允许本地人把房屋很贵地租给移民,他们已经很惨了。

但是出现了一些情况,比如二房东的出现。周星弛的电影《功夫》里面,有一个打斗很凶的场面,那个地方叫猪笼城寨,有一个叫包租婆。政府要求,第一地主的房屋租金不可以上升,第二不可以无理赶走住户。于是,地主就把房屋租给中间人,由中间人再租给那些难民。所以就有了包租婆这个怪物。

燕山讲堂71期实录 王弼 无为而治下的香港 燕山讲堂71期实录 王弼 无为而治下的香港

木屋区 《功夫》里,猪笼城寨和包租婆行业兴盛

那些年,住户连租房的能力都没有,他们就在山边自己搭建了木屋区。木屋环境很差,包租婆那里环境也很很差,他们就换来换去。很多人有土地,他们也不会盖房子,因为有租管的问题,租金和投资的回报都无法保证,木屋区就越来越多。

教育:教育方面,政府的反应也是很慢的。人口迅速增长之后,教育需求急升,最初是由民间、教会这些有心人推动,其后免费、强制教育二十年后才由政府提供。这是一个人体艺术课程(PPT图,现场笑)。

燕山讲堂71期实录 王弼 无为而治下的香港

1950年代,小孩子们在上“人体艺术”课,教育由民间、教会主导

1953年12月24日晚上9时25分,木屋区发生了一场大火,涉及多个木屋区,包括白田上村、白田下村、石硤尾村、窩仔上村、窩仔下村及大埔村,12000人无家可归。有人说是英国人想发展土地,所以把木屋区烧了,也有人说是当地政府把自己的房子烧掉。但是,大火之后,港英政府为安置灾民,在原木屋区修建了两层高的平方,称为“包宁平房”,之后再兴建29栋7层高公寓,供灾民入住。

其实我觉得1953年政府的公共房屋计划是成功的。为什么?那么多人不选择其他地方住,而选择了狮子山,为什么?是因为这里有很多事情可为,可配合你的工作。

被视为德政的公共房屋于1953年展开,成功解决了当时香港中下阶层的住屋问题,但无限度的扩张却为以后的“悲情城市”埋下伏笔。一个很好的政策,在当时是成功的,但是你不断复制,以为那是一个必胜的模式,不考虑外部环境的变化,这时就会有危险。

回到燕山大讲堂首页 燕山大讲堂论坛

燕山大讲堂QQ群:113417550;91551264(新群,欢迎加入);5809162;106501098(已满)

注: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:腾讯评论“燕山大讲堂”

Top